西工大谋篇布局“十五五” 提出127目标2.0版:未来五年锚定“一十百千”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5-09-15   浏览次数:10

8月28日下午召开的2025年暑假务虚会上,校党委书记李言荣,校长宋保维分别作题为《关于我校“十五五”规划中的几个问题》《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推动“总师型”人才培养》的报告。

党委书记李言荣:

西工大“十五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与指标、特点与变化、问题与挑战、思路与举措

指导思想:“四个坚持”,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特别是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基础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坚持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带动其他学科和专业的发展。

发展目标: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要求,以及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构想,继续加强国内一流高校前列、初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建设。

未来五年所处方位:是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承上启下、新“三步走”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的重要时间节点,要为2035年全面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五五”时期若干关键指标——“一十百千”:

五年发展需要树立新的指标体系,可以简称为西工大版本的“1、10、100、1000”(“一十百千”)。

“一十百千”既包含了西工大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特色和国防军工背景,也展望了未来五年西工大奋斗目标的主要任务和内涵,是学校2023年初提出的“127”近期目标的升级(2.0)版,与“127”目标一脉相承,都是为实现“天下工大、世界三航”远景目标服务的,没有这三年“127”目标的推动和今年底收官完成,就不可能提出未来五年“1、10、100、1000”的新目标。

——“1”是指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不断巩固国内一流高校前列发展态势、初步进入世界一流高校行列,这个“1”是方向、是旗帜、是使命、是总开关,是到2035年前一直都要奋斗的方向;

——“10”是指核心竞争力指标进入国内高校前十,包括年度国字号人才、国家科技奖、国家教学奖,以及年度科技经费、学生重要全国性学科单元竞赛等显性指标国内前十,以及学校进入国内工科高校前十以内;

——“100”是指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一百名;

——“1000”是指学校国字号人才总人数超过一千人,占专任教师三分之一左右。今年(2025年)底学校国字号人才将达到550人,超过专任教师20%的比例即将实现。

分析未来五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和规律,特别是结合西工大实际可能出现的重要发展机遇:

在2023年5月分析的机遇与挑战基础上,未来五年有三点变化趋势会更加明显。

首先,中国高校学科的国际化趋势会加快,由原来主要是眼光向内竞争转为眼光向外,开始真正意义上向国际一流大学在学术上的创新能力对标对表找差距,国内高校的国际竞争力会不断增强,高校一方面要加快“1→0”重大工程基础研究,为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同时“0→1”原创性基础研究会逐渐兴起。

其次,智能化对各个专业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人工智能从初级到高级的转变、由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转变,对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模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都会产生很大冲击,要提前谋划、加快布局、主动迎接。

再次,未来五年西工大处于从优秀向卓越转变的关键期,当前学校很多工作已经比较优秀了,但追求卓越还远远不够,主要是与头部高校相比,“一流文化”的差距仍然很大,“一流文化”没有深入到方方面面、边边角角,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很多工作还是指标上的一流、部分人的一流、口头上的一流,其实这些都不是真一流。

转型升级——从优秀向卓越:

如何判断什么是优秀,什么是卓越呢?就是看在实际工作中是否有追求“1→0”的意识、精神及能力,凡事向下挖到,只有挖到“0”,至少无限逼近事物本质规律的“0”,才算得上是卓越。

西工大发展面临的三方面问题和挑战:

这几年我们在国内进步还比较明显,但在国际学术方面,尤其基础研究上进步仍然缓慢,差距没有缩小,甚至被拉大了;

同时,学校几十个学院、研究院中,“专精特新”学院很少、“小巨人”学院也很可怜;

此外,学校还有不少人和单位,向深里走、往精里走不行,归根结底是缺乏“一流文化”,在具体工作中办法不多、研究不够、标准不高,表现出来就是工作的惯性大,观念保守、思想陈旧,材料专业有一个名词叫“自极化弱、退极化快”。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

西工大还处于将强未强、将成未成之际,

“我们没有退路、只有胜利之路!”

——“十五五”主要工作思路与举措:

一是要以核心竞争力为抓手来带动其他工作,而不是抓些细枝末节的次要矛盾来推动整体工作,基层单位的发展不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硬的工作是不能软抓的,软的工作也不能硬抓。所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还是人才,当前尤其是青字号人才的量和质都必须要有更有效的举措才行。

二是要强特色、筑高峰。西工大在三航和国防军工方面是有优势和特色的,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所以学科建设要以三航、无人系统、智能科技等为引领;人才培养要以“总师育人文化”为牵引;要抓好“1→0”科研模式改革创新,要强基础、抓底层技术源头创新。

三是加强“一流文化”建设和氛围营造。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以“天下工大、世界三航”长远目标为精神动力。要将“只有做好了才算做了”“三个永远”“三个千方百计”“三个值”以及凡事尽到努力、凡事坚持到底、凡事追求完美、凡事争取第一“四个凡事”体现在一件件具体工作上。抓“一流文化”建设,本质上就是要抓住“1→0”这个第一性原理的底层思维方式,不论在科研、教学、管理、服务中,都要培养这种思维方式,让这种思维方式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习惯,如果大家都让优秀成为习惯、卓越成为自觉,那学校就自然而然成为真正的“一流”了。否则,那还是少数人的一流、口头上的一流,大部分人还是事实上的二流三流。

校长宋保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推动“总师型”人才培养

科学研判发展机遇和挑战:新时代我们既面临着国家战略领域发展布局新变革、前沿技术变革冲击、社会发展需求升级重塑竞争格局等新要求,也应看到国防科技加快发展更加清晰了学校的使命坐标、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更加明确了学校的时代重任、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激活了学校的内生动力等新机遇。

发展愿景:以更具前瞻性的布局回应国家战略需求,到“十五五”末期,学科专业结构持续优化、整体水平大幅提升,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对未来“总师型”人才培养的支撑能力持续提升。

当前阶段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总师型”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支撑未来“总师型”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体系有待完善;

适配未来“总师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仍需健全;

引领未来“总师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待优化升级三个方面。

重点围绕三个方面、九条举措,破解发展中的矛盾,推动学校整体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科专业建设和“总师型”人才培养是在继承巩固基础上的创新发展,要立足既有优势,巩固成熟经验,筑牢发展根基,引领发展方向;更要勇于突破现有模式,以创新驱动引领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总师型”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

一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蓄积人才培养新势能。要持续优化结构,精准对接国家急需学科专业布局新要求;要坚持优势特色引领,不断打造学科专业发展新高峰;要推进交叉融合,提升学科专业内涵式发展能力。

二是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未来战略需求导向推动人才培养新发展。要建立“总师型”人才培养需求的精准匹配机制;要健全“总师型”人才培养过程的社会融入模式;要构建未来“总师型”人才培养的长效保障体系。

三是创新培养模式,续写高质量“总师型”人才培养新篇章。要深化多元融合,打造数智赋能教育链路;要优化科研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系统能力;要加强文化引领,持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29日下午召开的2025年新学期全校中层干部会上,党委书记李言荣,校长宋保维讲话。

党委书记李言荣:

暑期主要工作进展和下半年几个重要工作

暑期主要工作进展:

首先,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本科招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进步很大、超出预期,这说明这两年的系列举措是行之有效的,同时也体现出学校整体发展状态好、口碑好,西工大品牌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好“苗子”招进来,一定要培养好,不仅要“聚天下英才而育之”,更要“育天下英才而成之”。

第二,国家奖申报、顶尖人才评选、青年人才引进等工作不断推进,这些工作难度都很大,学校相关部门的组织保障工作是有力的。

第三,学生实践育人“三个一”工程在暑期顺利开展,几千学生出国出境、实习实践都圆满完成。

此外,学校为民办实事、校园改造提升、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开放等工作在暑期高温下也从未停歇。

对下半年重点工作再动员再部署:

下半年,要继续保持年初提出的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的高位发展总基调。

一是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以实际行动践行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的重要指示。扎实做好前两轮中央巡视的全面自查整改工作,充分开展整改回头看,对标对表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要持续打好国家奖申报、顶尖人才评选、海外优青、万分之一学科这四场硬仗的冲刺收尾工作,秉持“三个千方百计”的理念,力争四场硬仗都取得好结果。

三是要确保“127”目标顺利收官。国字号人才数量、科技经费等重要指标要全面完成。

四是要高质量规划学校“十五五”发展。要站在2030年的时间轴上回头看五年,同时再向前展望五年,到2035年。未来五年要以“一十百千”目标引领下个五年学校工作的发展,集中精力制定一个综合发展规划,各单位主要是根据学校规划分解和结合本学院、本部门未来五年重点任务、核心指标制定提纲式简本,不要费时耗力、穿靴戴帽、长篇大论,有了提纲后,就要及时与老师们一起研讨、凝聚共识,最后形成明年正式实施的施工蓝图。

校长宋保维:

从七个方面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

只有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才能积跬步至千里,要抢抓发展机遇,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一十百千”近中期奋斗目标上来,以“要上进、要努力、要奋斗”的干事创业精气神,敢拼敢闯、争先进位,奋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深入推进相关专项整治工作。要加快推进问题整改,建立长效机制,夯实工作责任。

二是扭住重点任务奋力攻坚。要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勉励精神,全面系统做好“十五五”规划,深入推进“1→0”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大力争取国家奖,全力保障院士增选,大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三是大力推进“总师型”人才培养。要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高拔尖人才培养质效,加快培养具有西工大特质的卓越工程师。

四是不断壮大创新型人才队伍。要持续拓展全球引才,保障“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激发各类人才活力。

五是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要推进科研平台建设,谋划争取标志性项目任务,深化基础研究,持续加强国内合作。

六是加快开创高水平国际合作新局面。要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引进全球科教新资源,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

七是坚定不移推进学校党的建设。要学深悟透凝心铸魂必修课,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夯实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做好统战群团工作。

——友谊西路127号微信公众号2025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