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十五五”规划的九个重大课题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5-07-30   浏览次数:10

大学发展战略规划一般应包括战略背景、战略定位、战略内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等基本内容。但鉴于“十五五”规划的特殊性,更需要把握好以下九个重大课题:

一是明确学校的定位与目标。定位与目标要聚焦特色和差异。我们要建成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应当是类型、层次不同,特色各异,丰富多彩的教育体系;既要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也要有服务区域、地方、行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让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一般高校。各个高校都应当在这个大体系中找准位置、明确定位、做出贡献。总体上说,应当按照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的基本办学定位,综合性、特色化的基本方向,明确发展定位。我们所说的强国,是全球视野下的强国,世界一流也是全球坐标中的一流。因此,“双一流”建设高校也一定要有国际可比的考量。

二是把握发展基本思路。发展思路是实现定位和目标的策略。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具体发展策略也不尽相同。但一些基本原则必须共同坚持。比如: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两翼;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加快建成高等教育强国为目标。为了做好这些,就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及拓宽经费渠道。

三是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学科专业的结构问题本质上是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的关系问题。要认清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把握学科专业发展的趋势,通过政府调控、市场导向、学校自主等举措,升级改造传统学科,前瞻布局未来学科,加快发展交叉学科,重点建设一流优势学科,特别是双一流高校更要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通过学科专业积极稳妥的调整,提高高校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增强高校办学特色,提升学科水平和综合实力。

四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和中心地位,要杜绝“校长什么都管,就是不管教学;老师什么都忙,就是不忙教学”的现象。要从教育教学理念、内容、教材、教法、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改革,特别是要深刻认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改革的紧迫性、深刻性和广泛性,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不应只是考虑怎样做“盆景”,而是要考虑面向全体学生,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五是加强科学研究,注重产教融合。对于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科技成果的多少、对国家贡献的大小是衡量学校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要坚持“四个面向”的科技工作方针,以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克服“小、软、散”等顽瘴痼疾,通过有组织科研产出大成果;鼓励自由探索,追求“0”到“1”的突破;通过校企合作、运用市场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办学之本,是争取和达到一流的基础和前提。建设一流教师队伍,第一,要做好人才揽聚工程,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第二,要利用国际国内的机遇,汇聚人才;深化教育评价和人事制度改革,用好人才,人尽其才。

七是高水平开放合作。开放合作既是高校的使命,也有保持卓越的真谛。要关注世界教育改革走向,把握趋势,为我所用,勇于超越,走到世界教育发展的前列。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科研合作与全球教育治理等方面开展更加广泛和深层次的开放合作,在全球合作中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八是深化综合改革。综合,是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不了解基层的实际矛盾,没有对矛盾各个方面及其相互关联的深入分析,笼统地谈综合,结果是一笔糊涂账,“把综合改革当成框,什么都往里装”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要了解实际、分析矛盾、找出关联,才能分清主次、明确重点和先后顺序,才能推进综合改革。要坚持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的原则,持续推进改革。

九是把握时间节点。“十五五”规划是针对未来五年的谋划,虽然只有五年,但其中有两个时间节点很重要。一个是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要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另一个是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要完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这些都是党中央提出的要求,也是紧迫的任务。学校的发展规划要与这两个时间点所要达成的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