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综合改革工作简报20161205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7-08-23   浏览次数:84

山东理工大学综合改革工作简报

2016125


山东理工大学深化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山东理工大学是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自2012年起,学校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模式探索”为主题,按照“规划—实施—评价”的流程实施闭环系统管理积极推动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资源的建设及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推进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评学”与“评教”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从学校、学院、教师和学生四个方面分别着手开展工作,初步探索出一条高校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的路径。

一、主要改革措施

1.机制创新

学校先后出台《山东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和《山东理工大学课程信息化教学实施意见》,建立了跨部门协调机制,明确了校院两级管理的责任,为推进信息化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16年,“教学信息化建设工程”被列为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十大工程之一,进一步明确了未来5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建设目标。

2.路径创新

积极推动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资源的建设及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推进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评学”与“评教”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初步探索出一条高等院校推动信息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宏观层面,学校提出信息化教学改革的5项原则、4个工作着力点和7个效果落脚点。微观层面,提出了“攒、用、变”三步走的课程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路径。

3.模式创新

变革课堂教学结构,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资源极大丰富的个性化、数字化学习模式的转变。260多门课程基本实现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移动固定”互融互补的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

4.评价创新

制定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为导向,构建了专家、教师和学生三维的“3-2-5”赋权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课堂听课、网络观课和专家评课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二、改革成效

(一)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执教能力明显提高

多门课程基本实现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固定移动”互融互补的混合式教学。网络教学资源越加丰富,网络学习空间逐步走向常态化应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满足。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实施改革的课程,其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课程满意度等都有提高。

(二)教师积极性不断高涨,形成从“推着做”到“争着做”的良好风气

第一批信息化试点课程立项只有32门,而后三批信息化试点项目每批申报的课程达70余门,经过公开答辩评审,四批项目已立项133门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并提出了“研究、实践、总结、再实践”的建设思路,教师积极投身信息化教学改革中。有300多位教师组建信息化交流群,相互学习信息化改革经验,为方便教师交流经验,学校组织编印了教师信息化改革的论文集和案例集,共收录论文56篇,教学案例42篇,极大的促进了信息化改革经验在校内的推广应用。

三、改革经验交流

2014年,学校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评审的“全国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优秀案例,并应邀做了案例发言,20156月高教学会副秘书长叶之红老师来我校专题调研信息化教学改革情况,提出了“扩大有效模式的应用范围,争取国家级教学成果”的厚望。201510月山东大学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葛连升来校考察时,评价我校信息化教学工作是“国内知名、全省领先”。

扬州大学、延安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烟台大学、鲁东大学、临沂大学、辽宁工业大学、齐鲁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省内外院校先后来我校考察信息化教学工作。

20164月,学校以山东省高教组第一名的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验收答辩。20166月,代表山东省本科院校参加了第二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并展示改革成果。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中国教育信息化》在2016年第20期封面报道学校信息化教学工作,设“山东理工大学信息化教学专栏”,刊发了学校提交的5篇教学研究论文。学校先后应邀在第一届高校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专题报告会、第六届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论坛(201420152016年会) CERNET华东北地区教育信息化技术研讨会(2015年会)、第2931届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第16届中国教育信息化论坛上等作典型发言,介绍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