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部长万钢:创新驱动就是人才驱动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7-04-27   浏览次数:47

 ●支持专业化众创空间

  ●科研服务做加法,检查做减法

  ●成果转化更多应用到各行各业

  “2016年,是国家科技事业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7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当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科技工作要有新的作为。”11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回应记者提问。

  今年是创新驱动落实落地的重要一年。万钢表示,“根在基层,重在落实”,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使各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高校能够更加担当。

  “创新驱动就是人才驱动。要进一步支持大企业、龙头骨干院所与高校和青年人共同建造专业化众创空间,使年轻创业者的梦想能够更快地接地气,接到市场上去。”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在加强基础研究、完善科技计划管理等方面出台很多政策,目标就是要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科研人员“减负”,是激发其积极性的重要方式。科研经费怎么用好、用得有效,同时又减轻科技人员的繁事琐事,一直是科技界关心的事情。去年5月,科技创新大会召开。此后,中办国办发布意见,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提出给予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更大自主权等具体措施。

  为减轻科研人员在项目经费预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负担,从繁杂的预算编制、费用报销等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所在研究单位和课题组可以配置科研财务助理。“这样的话,有专人帮助科学家做一些像出差报销、购买、填表等事情,把科研人员的时间留出来,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做科研。”

  同时,还要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规范管理,强调支出公开透明,强调法人责任,减少检查评审。科研人员认为繁事琐事多,还有一个检查多、评审多的原因。这是由分头管理造成的。现在,在整个管理措施上把各部门需要检查的内容集合起来,每年减少检查次数,减少检查项目比例,加强统筹协调来改进检查方法,共享检查结果,减轻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负担。万钢说,今后的做法就是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检查上做减法,在管理方面更多赋予高校、院所自主权。

  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离不开科技成果转化。被问及职务发明所有权可能带来的影响,万钢表示,这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实际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已经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支持的科技项目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在转化应用中的收益净收入50%以上可由发明人享受,这是这次成果转化法很重要的改革。”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于前年修订,去年初国务院制定了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若干规定,去年5月国办颁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双重属性,既有个人收益属性,还有社会公益属性。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当中,我们更加注重成果转化的公益性。”万钢举例解释,“数控一代”,就是把自动化、半自动化的中小企业生产机械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升级,提供个性化产品。现在,福建泉州、广东东莞很多行业,如木材加工机、石材雕刻机都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提高了产值,带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很多行业都具有引领创新、推进创新的作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一方面就是要打通环节,使政策更加顺畅地落实落地,使每一个科技人员都能够有收获感;另一方面,还要推动公益性科技成果的转化,把科技成果更多应用到农业发展、扶贫攻坚和带动传统产业发展等方面。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人民日报记者 赵贝佳)

相关报道

  激发创新力量 服务国计民生——科技部部长万钢答记者问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7-03-12

  2017年,将有哪些具体举措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力量,服务于国计民生?3月11日下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回答了相关问题。

减少科技人员在繁事琐事上花费的时间

  科研经费怎么管理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又不增加科技人员在经费管理上的繁事琐事,一直是科技界关心的话题。对此,万钢表示:“要提升服务能力,减少科技人员在琐事、杂事上所花费的时间。”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措施。“例如,如何给予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包括自主调剂科研项目预算、确立劳务费比例、安排科研人员的绩效奖励、支配项目的结余资金、决定差旅会议标准、使用横向经费以及自主转化科研项目成果等。”万钢说,为让科研人员从繁杂的预算编制、费用报销等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所在研究单位和课题组还可以配置科研财务助理,协助做好各项经费支出的工作,其费用则可以从科研单位的间接费当中支出,也可以从科研项目劳务费中支出。“有专职人员帮助科学家处理出差报销、购买、填表等事情,可以把科研人员的时间留出来,更好地集中精力做科研。”

  科研人员认为繁事琐事多,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检查多、评审多。对此,万钢表示,将把各部门需要检查的内容集合起来,每年减少检查次数,减少检查项目比例,加强统筹协调改进检查方法,共享检查结果,减轻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负担。

“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两年内全部启动

  2017年年初,我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已经凝练形成了15个项目立项建议,其中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脑科学和类脑研究等4个项目的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全面启动。这一关乎我国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项目究竟如何遴选和布局,将在何时全面启动,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

  万钢表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是我国面向2030年部署的一批与国家战略发展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时间为2016年至2030年,它与2006年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领域分布上有相关性,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能源环境、生物健康、海洋天空五大领域,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更加注重战略必争、重大关键、前瞻引领、切实可行等方面的需求。

  万钢举例说,在电子信息领域,我国在2006年已开始实施的重大专项有核心器件、高端芯片和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新一代无线宽带移动通信等项目。这一次面向2030年,又部署了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网络空间安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和大数据四个重大项目。在先进制造领域,我国已经有高端数控机床、大飞机两个重大专项,这次又部署了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点新材料三个重大项目。

  他特别提到,对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还实施了动态调整机制,会对一些新的技术及时跟踪、超前部署。“例如,人工智能经过60年的积淀,从去年开始在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和群体智能等方面都出现重要新进展。因此这一方面的重大项目也正在进行论证。”万钢说,“预计两年当中,这些项目都要启动实施。”

拓展依靠科技创新创业的渠道

  对于科技创新在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惠民生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万钢用一组数字来概括——“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在民用领域的10个重大专项中投入769亿元,企业与地方投入1080亿元,直接带动了新增产值1.42万亿元,实缴税金1300亿元,而承担项目的企业、高校院所,获得授权专利11000多项,技术标准8478个,同时有将近24万名科技人员以各种方式参与项目实施。“我们建立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集各方智慧和力量的举国体制,来实施重大专项,为国家经济社会提供支撑引领,为改善民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说。

  面向2017年,万钢表示,将进一步让全国老百姓共享科技创新的红利,依托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来拓展大家依靠科技创新创业的渠道。据他介绍,目前全国已有众创空间429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600余家和400多家科技企业加速器,已形成企业孵化服务链条,提供180万个就业岗位。

  万钢表示,未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不仅会进一步支持大企业、龙头骨干院校和青年人共同建造专业化众创空间,使年轻创业者的梦想能够更快对接市场,还要使大国工匠、职业农民这些技能型人才都能为科技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还会集聚天下英才,使各国科学家都能够到中国来,参与我国的创新事业。(光明日报记者 詹媛)

做好改革“加减法”,提高科研“获得感”——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答记者问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7-03-12 

  距离“2016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进展成效和2017年重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开始还有半个钟头时,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就已座无虚席。上百家媒体记者早早来到现场,很多人不时向主席台侧面的入口张望。

  事实证明,他们不虚此行。谈重大专项部署、谈人工智能规划、谈改革“加减法”、谈科研人员“获得感”……3月11日下午,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和科技部秘书长徐建培出席的这场新闻发布会“干货很多,诚意十足”。

 布局未来:面向2030年部署一批重大工程

  “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专项已经启动,深海空间站、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都已经开始。”万钢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

  在年初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万钢曾提到我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遴选确定,已凝练形成15个项目立项建议并经中央审议通过。这些项目的遴选与布局是出于哪些考虑,以及何时会正式启动,成为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心的问题。

  “我国要面向2030年部署一批与国家战略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万钢说,“它和2006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将形成一个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系统布局。”

  万钢介绍,此次部署的重大项目在电子信息领域有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网络空间安全等;在先进制造领域,有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点新材料等;此外,可能还将依据科技最新进展增加人工智能项目,目前正在论证中。

  看到人工智能的话题引发记者兴趣,万钢聊起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和谷歌的“阿尔法狗”。“人工智能确实取得了很快发展,它将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我们的生活。”万钢透露,目前正在集聚科技界、企业界的专家和创新型企业,包括一些年轻的创业者共同制定促进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规划。

  至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启动的具体时间,万钢笑着说:“预计这两年它们都要启动实施。”

 科研成果转化:要打通环节,还要推动公益性

  陕西的苹果、大枣,宁夏的枸杞子,江西的脐橙,新疆的马产业,西藏的青稞·牦牛……谈到科技成果转化,万钢列出了一串各地特产,“这都是农业科技人员把他们的成果运用转化到各地,推动了当地特色经济发展。这种科技成果转化应该给予奖励和支持。”

  万钢介绍,前年10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公布,去年年初国务院制定《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不少难题得以破解。

  面对记者有关职务发明所有权的提问,万钢回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已经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支持的科技项目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在转化应用中的收益净收入50%以上可由发明人享受,“这是这次成果转化法很重要的改革。”

  此外,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净收入计算方法、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方面,万钢说,有的已经发布了相关细则和法规,还有些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中。“科技成果转化实际上是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很多行业都具有引领创新、推进创新的作用。”万钢告诉现场的记者,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一方面要打通环节,使政策更加顺畅地落实落地,使每一个科技人员都有收获感;另一方面,还要推动公益性科技成果的转化,把科技成果更多地应用到农业发展、扶贫攻坚和带动传统产业发展等方面。

  “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万钢说。

改革“加减法”:要在服务上做加法,检查上做减法

  科研经费怎么用好、用得有效,同时又要减少科技人员的杂事、琐事?

  万钢提到了改革“加减法”:今后的做法就是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检查上做减法,在管理方面更多赋予高校、院所自主权。

  “科研经费改革是国家科技计划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万钢介绍,去年5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科技人员代表就此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此后,《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发布,文件提出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措施,比如,如何给予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包括自主调剂科研项目预算、自主确立劳务费比例、自主安排科研人员的绩效奖励等。

  万钢特别提了对科研人员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服务,他说:“要进一步支持大企业、龙头骨干院所与高校和青年人共同建造专业化众创空间,使年轻创业者的梦想能够更快地接地气,接到市场上去。”

  “今年是规划落实落地的重要一年,需要我们更加担当,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从而使各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高校能够更加担当;要提升服务能力,减少科技人员在琐事、杂事上浪费时间;要总结更多案例,帮助大家在新政策落实方面有更好的把握;要连接各项政策,打通各个环节,推动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万钢说。(科技日报记者王延斌、刘园园)

 科技部部长万钢等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答记者问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7-03-12

  昨天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科技部部长万钢、秘书长徐建培就“2016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进展成效和2017年重点工作”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针对当前科研和创业的热点之一人工智能技术,万钢透露,多年来,科技部通过“863”“973”、科技支撑计划等一系列科技计划,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重点支持了智能计算机系统、智能机器人、自动信息处理,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方面也支持了一批项目。中国企业也很给力,大家看到了比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华为,他们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下一步,要在深度学习关键技术、跨界融合的信息技术、人机协同的操作和控制、群体智能和开放研究方面下力气。国家正在制订促进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规划,估计“两会”后很快就会和大家见面。

 科技成果转化增收双管齐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琐事缠身的科研人员留出时间,万钢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前年10月公布,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支持的科技项目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在转化应用中的收益净收入50%以上可由发明人享受;去年年初,国务院制定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形成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

  万钢强调,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双重属性,既有个人收益属性,还有社会公益属性。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一方面就是要打通环节,使政策更加顺畅地落实落地,使每一个科研人员都能够有收获感;另一方面,还要推动公益性科技成果的转化,把科技成果更多地应用到农业发展、扶贫攻坚和带动传统产业发展等方面。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万钢表示,为科研人员减少琐事,我们还支持在研究单位和课题组配置科研财务助理,协助做好各项经费支出的工作。财务助理费用,可以从科研单位的间接费当中支出,也可以从科研项目劳务费中支出。同时,进一步要求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规范管理,强调支出公开透明,强调法人责任,减少检查评审。总的来说,今后的做法就是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检查上做减法,在管理方面更多赋予高校、院所自主权。

 量子通信五代移动加快研发

  在介绍未来我国重要科技攻关项目时,万钢说,今年是《“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落实落地的重要一年,需要我们更加担当,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提升服务能力,连接各项政策,打通各个环节,推动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比如,降网费、提网速,相关部门和企业都提出了落实计划,从科技角度来说,就要进一步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研发步伐,支撑网速更快、惠及面更广。

  说到我国科技研发的战略安排,万钢介绍,“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与2006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将形成一个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系统布局,两者在领域分布上有相关性,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能源环境、生物健康、海洋天空等五大领域。面向2030年,在电子信息领域,部署了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网络空间安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和大数据四个重大项目。在先进制造领域,部署了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点新材料三个重大项目。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专项已经启动,深海空间站、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都已经开始,预计两年当中,这些重大项目都要启动实施。(北京日报记者 王皓)

 科技部部长回应2030重大项目、科研经费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17-03-12

  11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科技部部长万钢就“科技创新”热点话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深海空间站等两年内启动

  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上,我国面向2030年部署了15个重大科技项目。

  万钢说,目前,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专项已经启动。深海空间站、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都已经开始,预计两年内都要启动实施。

  他介绍,在电子信息领域,之前有核高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新一代无线宽带移动通信等三个重大专项。面向2030年,我国又部署了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网络空间安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和大数据四个重大项目。

  此外,在先进制造领域,之前有高端数控机床、大飞机两个重大专项,这次又部署了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点新材料三个重大项目。

科研经费管理检查做减法

  针对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万钢说:“总的来说,今后的做法就是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检查上做减法,在管理方面更多赋予高校、院所自主权。”

  万钢表示,科研经费改革是国家科技计划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减少科技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上的杂事琐事,一直是科技界关心的事情。

  万钢介绍,国家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提出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措施。

  他说,科研人员所在研究单位和课题组可以配置科研财务助理,协助做好各项经费支出的工作。“有专人帮助科学家做出差报销、购买、填表等事情,把科研人员的时间留出来,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做科研。”

  检查多、评审多,是困扰科研人员的杂事琐事之一。万钢认为,这是由分头管理造成的,科技部将把各部门需要检查的内容集合起来,每年减少检查次数和项目比例,加强统筹协调来改进检查方法,共享检查结果,减轻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负担。

人工智能项目正在论证

  面对当前热议的人工智能话题,万钢说,国家正在集聚科技界、企业界专家和年轻创业者等共同制订促进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规划。“目前科技部正和相关方面共同起草规划,估计今年两会后很快就会和大家见面。”

  他介绍,这个规划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建设、社会民生、环保事业、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应用。中央财政将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相关的基础研究、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等。

  万钢表示,基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必须是开放的,要有知识交流和共享的平台,建立开放的软件平台、开源的硬件平台,以及专业化的众创空间。

  万钢说,目前,有关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项目正在进行论证。下一步要在深度学习关键技术、跨界融合的信息技术、人机协同的操作和控制、群体智能等方面下力气研究。

成果转化净收益过半可归发明人

  职务发明创造所有权归谁?收益如何分配?

  万钢说,根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一系列法规和文件,国家财政支持的科技项目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在转化应用中收益净收入的50%以上可由发明人享受。

  对于社会关注的横向科技经费问题,国务院细则明确了横向项目属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定之内,管理按照合同进行,收入按规定进行分配。

  怎么计算科技成果转化的净收入?万钢说,中科院和科技部共同发布了文件,确定了计算成果转化净收入的方法。科技部和国资委也专门发布了科技型国有企业人员享受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的细则和法规。这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在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方面,有些问题也在逐步解决过程中。

  “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双重属性,既有个人收益属性,还有社会公益属性。”万钢说,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当中,会更加注意科技成果转化的公益性。(新华社记者白国龙、孙奕、潘洁)

 2030:你好,科技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回应科技热点话题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17-03-12

  “面向2030的重大项目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能源环境、生物健康、海洋天空等五大领域。预计未来两年里,所有项目都要启动

  在11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话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2030专项两年内全部启动

  按照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我国要面向2030年部署一批与国家战略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对此,万钢表示,面向2030的重大项目从2016年开始实施到2030年,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能源环境、生物健康、海洋天空等五大领域,遴选能体现“战略必争、重大关键、前瞻引领、切实可行”等基本原则的项目。预计未来两年里,所有项目都要启动。经过遴选确定,这次在电子信息领域新部署了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网络空间安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大数据4个重大项目;在先进制造领域,新部署了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点新材料3个重大项目。其中,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专项已经启动。

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规划预计“两会”后发布

  万钢说,科技部长期关注人工智能领域,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人工智能。这个领域过去经过了60年的积淀,从去年开始,又在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和群体智能等方面,出现重要新进展。目前,结合面向2030重大项目的遴选部署,科技部正在对人工智能领域进行论证。此外,科技部正集聚科技界、企业界和创业者的力量,共同制定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规划。万钢说,估计“两会”后很快就会发布。

 经费检查今后要“做减法”

  科研经费怎么用得好、用得有效,同时少让科研人员被经费管理的繁事琐事干扰? 万钢对此回应说,今后要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检查上做减法,赋予高校、院所更多管理自主权。

  去年,中办、国办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措施。据万钢透露,为了把科研人员从繁杂的预算编制、费用报销等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新政策给予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包括可自主确立劳务费比例、自主安排科研人员的绩效奖励、自主决定差旅会议标准等。同时,新政策允许科研单位从间接经费或科研项目劳务费中支出,为科学家聘请科研财务助理,做诸如出差报销、填表等事务性工作。(文汇报首席记者 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