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光明日报社、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层论坛2017”日前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智库专家及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专题研讨班(第2期) 全体学员百余人参加会议并深入交流。在此摘编精彩观点如下:
课题就在我们身边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上海社科院在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里比较特殊,是唯一一家由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的、地方市委宣传部直接指导的智库。给我们的定位是打造“地方版”,即从地方视角研究国家战略政策,分析中央战略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问题,以及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成为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以来,我们紧抓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
科研工作可以双轮驱动,搞理论研究要敢于面对现实问题,做智库研究要敢于做理论提炼,二者并不矛盾。既要为国家战略服务,又要为地方战略发展服务。
什么叫智库? 中文“智”是“知”字下面有个“日”字,在我看来,就是要知道每天发生的事情。因为很多题目都不能事先设定,所以智库要做好前瞻性判断。课题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脚下,关键是看我们能否判断出来。要接地气,扎下根去,才能找到问题。
供需两侧同时发力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燕爽:不管是体制内的智库,还是体制外的智库,只要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能够为党和国家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报告,我们都大力支持。充分发挥上海特色,突出国际化定位。通过管理方式创新,一方面,立足国际视野,聚焦国家对外战略,在关涉核心利益的重大发展问题、全球热点问题上积极发声,发挥智库公共外交作用;另一方面,立足长远,充分利用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区位优势,不断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体系建设能力,做到中国话语世界表达。
突出供需两侧同时发力,形成良好互动的制度环境。以用代建、以用促管,用评结合。比如党政部门开放数据资源、档案资源,将支持智库纳入工作考核中,使之成为制度、意识、习惯。党政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发布政府信息,保障智库能够合法合规获得和使用政府信息。建立党政部门对智库建言的回应制度。
体制内外同步发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经验还不足、差距还很大,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旋转门制度。社会智库人才不足,特别是高水平研究人才缺乏问题日益突出。建议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借鉴国外经验,考虑建立体制内与体制外智库研究人员双向交流与互换机制,要允许已经退休、有能力从事智库工作的各部门领导同志到社会智库发挥相应作用。可以根据干部队伍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调控机制,帮助社会智库更好地健康发展。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当前,中央提出促进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命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中国社会智库的发展必须体现中国特色,可以借鉴西方经验,但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社会智库的建设模式。对于社会智库的发展,我提四点建议:社会智库一定要以专业立足;坚持“咨询+研究”的模式,立足地方特色实践,提高选题能力;探索特有的资金来源模式;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钱学森智库] 院长薛惠锋:钱学森智库的核心构建有六大体系和两个平台。一是思想库体系,涉及哲学、方法等方面,它是夯实理论的根基。二是数据体系,从数据到信息到知识到情报,它决定智库决策证据的客观性。三是网络和信息化体系。四是模型体系,实现推演、推算。五是专家体系。六是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的交互体系、探讨体系。必须有机器平台,实现复杂计算,才能得出准确的逼近真理的决策;必须有指控平台,才能够应急指挥,战胜一切的工具和方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智慧集成,可能是钱学森智库迈向新高度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