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综合改革,改什么?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7-04-12   浏览次数:51


在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大学改革并不是一件易事,面对利益盘结,头绪繁多。北大此番主动请缨,成为首批综合教育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立意与中央深化全面改革同步。通过这次系统、全面、深入的改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破解瓶颈和难题,从而逐步建成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快地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那么,该怎样看待北大的改革?

 学术委员会为最高学术机构,倡导师生治学

  在学校治理结构方面,北大已按照《北京大学章程》对各类规章制度进行了合章性审查,并筹备成立章程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并重组校务委员会;颁布实行新版《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推进学术委员会改革,确立学术委员会为学校最高学术机构,并设立专门工作委员会和独立的办事机构,健全学术治理体系和组织架构。同时,倡导师生治学理念,建立委员选举制度和自动更替制度。

  另外,北大已启动对学科规划委员会的调整工作,更名为北京大学学科建设委员会,作为校学术委员会与校行政共同设立的专门委员会,开展相关工作。坚持实施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建立信息公开部门联动机制,花大力气重新制作北京大学信息公开网,广泛利用多媒体平台进行信息公开,依法接受各方监督。

本科小班教学,硕士重在应用,博士加强学术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北大正在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事务联动机制,新创建了教授茶座项目和海南三沙等多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研究建立学生的学习支持体系。本科生教育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本科生素质教育通选课基础上积极建设本科生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在元培学院建设整合科学”“数据科学等跨学科专业;不断总结经验并继续推广本科基础课程的大班讲授、小班研讨模式;继续实施和完善本科生研究性学习;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已建设30余门幕课,推进翻转课堂与混合式学习;积极建设实体性质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另外,在研究生培养上,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已经由5个试点学院扩大到25个招生单位,生源质量明显提高;实行了部分博士招生的10%弹性计划;着力加强学术型博士人才的培养和专业硕士应用人才的培养,部分院系已经完全取消了学术硕士;自主设计了北大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证书。

 试点国际同行评议,医学部相对独立管理

  在科研体制机制方面,在11个院系试点开展国际同行评议,以评估促进学科健康发展;设立了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结合的研究项目,探索建立了理工医结合的创新研究机制,启动了分子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国际战略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中心的建设工作;开始筹建机器人研究机构,申报下一代智慧机器人立项;面向医疗、金融、交通、教育开展大数据研究;开始建设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了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北京高校协同创新研究院

  在医学教育与医疗体制方面,根据医学教育的特点,北京大学赋予医学部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医学部不断推进新途径教育教学改革,整合生物医学课程,成立全科医学系,将全科医学的理念引入本科教学中;按照国际标准化操作规程建立临床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医护岗位及部分技术岗位的岗位说明书,为实行分系列管理以及薪酬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教学科研人员分系列管理,新进人员纳入预聘长聘制度

  在师资人事制度方面,逐步推开教学科研人员分系列管理改革。“985”工程实施以来师资人事制度改革一直是学校改革的主线。经过近三年广泛讨论和反复论证,分系列管理制度自今年11日起在全校逐步推开,新进教研系列人员全部纳入预聘长聘管理制度框架。这项制度不但引进了一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而且通过高标准的严格评估真正实现了人员遴选择优和分流流动,有助于师资人才个人职业发展预期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有效契合。

 院长系主任试点公开选聘,扩大院系治理自主权

  在管理服务体制方面,逐步建立以发展为导向配班子、以职责为中心管干部的工作模式,并开展院长(系主任)公开选聘试点工作;开始建立院系发展评估制度,研究提出《北京大学实施院系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指导意见》(草),扩大院系治理自主权;逐渐探索建立以服务对象(院系)满意度测评、校领导测评和内部测评共同组成的管理服务评估机制,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在资源配置方式方面,北大在预算制定中加入教代会、工会以及相关部门对机关预算进行论证环节;建立二级单位车辆档案,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顺应学校后勤改革需求,成立了后勤核算中心;不断推进公用房管理改革,建立院系用房自我约束机制和科研用房管理模式;启动了平房区搬迁工作和燕园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来源:网络)